欢迎光临山西中农富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咨询热线:13283627652

【关注】大同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了!

来源: 时间:2022-03-01 13:29:02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两个五年规划”的实施衔接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大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总书记三次亲临山西视察,2020年5月首站来到大同,擘画脱贫攻坚,指导文物保护,嘱托转型发展,地鼓舞了勤劳智慧的大同人民,凝聚起了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奋力开拓创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950.1亿元增加到1686亿元,年均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54.6亿元增加到520.7亿元,年均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由489.3亿元增加到732亿元,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88.93亿元增加到166.7亿元,年均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53.5亿元增加到760.9亿元,年均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273元增加到36685元,年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217元增加到12909元,年均增长9.5%。

——转型发展突破前行。煤炭产能占比达到90.7%,新能源电力装机达到662万千瓦、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秦淮、中联等一批大数据产业项目建成投产,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北肉进出口平台初具规模,“大同好粮”叫响全国;文化旅游、数据服务等生产生活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达到51.5%,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脱贫攻坚胜利。落实扶贫、脱贫基本方略,举全市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31.1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受到总书记充分肯定,小黄花变成了产值达30亿元的大产业;光伏扶贫、就业扶贫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成功举办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光伏扶贫现场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5万人,改造农村危房7.8万户,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惠及116万人,搬迁房发证和饮水安全工作受到自然资源部和水利部表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681元提高到2021年的10246元,历史性解决了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代、九龙壁、明堂遗址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古城保护修复成效斐然,北朝艺术、红色记忆等一批博物馆建成投用,曾竹韶雕塑展、古都灯会等系列活动声名远播,正在修复中的古城展现出新的气象;完成御东五大场馆后续工程并对外开放,永泰门广场、高铁站前广场建成投用,北环桥、开源桥、同煤快线(主城区段)建成通车,京隆长输管线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竣工投用,整个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3公里、农村公路7225公里,建成长城一号旅游公路644公里,投入22.7亿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乡面貌实现质的提升。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开发区改革、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制度性成果150多项,基本搭建起“四梁八柱”的改革主体框架。全国光伏领跑者基地建成投产,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大同分所建成投用;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铺开;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圆满完成,影响大同三十多年的“城矿郊”矛盾得到有力缓解;6家农信社成功改制化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大同经开区获批绿色产业基地,医药园区获批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大张客专和大西动车贯通运行,广蔚高速建成通车,云冈机场航空口岸获批开放,大同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成投用,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和经济廊道正在加速形成。

——环境质量持续。坚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全省,“大同蓝”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新建改造提标11座污水处理厂,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提升,重点流域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桑干河、御河、十里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大同清”成为又一亮丽名片;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累计植树造林221.3万,矿山生态修复8.8万,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76.8万平方米;净土保卫战成果丰硕,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获批建设,“大同绿”筑牢了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

——民生保障更加牢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始终保持在八成以上,两居收入增速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位居全省,高中教育质量实现新跨越,新增山西通航职业技术学院、大同师范两所高等专科学校,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工作提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入选推进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大同助老”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入列全国首批示范案例;新建棚户区住房3.19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67个、4.83万户;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天下大同》《热泉》等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平安大同建设深入推进;创新性解决国有土地房屋权属登记历史问题、惠及市民43万户,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效能大幅提升。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38件、政协委员提案1223件;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推进;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13710督查督办系统,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双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大同发展进程中不平凡、不容易的五年。面对政治生态重构和经济断崖式下滑的双重严峻挑战,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推动政治生态由“乱”转“治”、经济发展由“疲”转“兴”,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厚积薄发、奋力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与全国一道,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86亿元,净增305亿元,比近三年净增量之和多26.1亿元,同比增长7.5%、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净增量和增速均达到近五年高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3.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1.2%。

这一年,我们加快培育新动能,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主动担当能源保供重任,煤炭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上海中能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新国大现代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秦淮数据“零碳数基·桃花源”、中联大数据、京东华北(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基地、国网时代华电大同储能、高速飞车等项目开工建设,中车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成功下线,大同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太重起重机等项目竣工投产,以煤电为基础,以大数据、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67.7亿元,同比增长7.1%,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达到25.1亿斤,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24%。

这一年,我们深化京同合作,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与央企和在京企业合作共建项目11个、总投资372.8亿元;大同航空口岸通过省级验收,与天津港的陆海联运物流通道已经打开,跨境电商入驻企业57家,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成功举办中博会·大同云冈数字碳中和峰会、中国医药战略大会、第八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第二十八届全国绒毛会议、晋北肉类平台境内外集采集供大会等重大活动;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74.9%,增速排名全省,开放型经济激发出新的活力。

这一年,我们推进产城融合,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一周一调度,聚力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工程,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取得重大进展,东马市角、太平街等27条配套道路加快建设,引进落地安麓和凯悦2家酒店,古城整体风貌和各种业态正在加快恢复;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平城街西跨桥、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等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完成500个村环境提质升级,改造农村户厕1.84万座,建设“四好农村路”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469公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年,我们践行“两山”理论,生态环境实现新提升。认真贯彻“双碳”战略,严格落实“双控”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成“煤改电”清洁取暖改造24万户,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15天,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实施治“五河”、连“五库”、延“两线”工程,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为首都北京实施生态补水2亿多立方米;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爱绿、植绿、护绿成为一种文明风尚和自觉行动。

这一年,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把就业作为大民生,引进落地京东物流、上海润迅等一批实力企业,数据采集、清洗、标注等服务产业形成集聚规模,有效带动就业6000多人,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集聚大同;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建设普惠性幼儿园32所、乡村寄宿制学校22所,规划启动云冈职教城建设,引进传智教育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大同职业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等3所职业高校;继续推进安居工程建设,改造老旧小区73.9万平方米,开工新建城镇棚户区住房2342套;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效应对多轮疫情输入冲击,守住了“大同阵地”;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维稳工作,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停车场建设、老旧街巷改造等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硕果令人鼓舞。市十五届政府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老领导老干部,向驻同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所有驻同单位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大同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GDP水平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市场主体的数量、质量、效益亟待提升;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市本级用于保发展、促转型的财力十分有限,防风险、化债务、过紧日子将成为今后几年的常态;政府部门的执行力落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勇敢面对,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担当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二、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到2030年基本完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市委十六届二次全会确定了“奋斗两个五年、跨入方阵”宏伟目标。今后五年,将是大同加快建设区域重点城市、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提升战略地位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省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按照市委十六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奋斗两个五年、跨入方阵”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经济转型、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对外开放、城市更新、民生保障”六大任务,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在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上进行不懈探索,努力谱写大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目标孕育新希望,新任务需要新作为。今后五年,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大同的光辉历史变迁中重拾发展信心,主动回应全市人民期盼发展、渴望富裕的迫切愿望,广泛汇聚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智慧力量,奋发有为,全力赶超,推动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前移3位,主要经济指标和人均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努力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蹚出传统与战新双轮驱动的经济转型之路。加快产业转型是大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传统产业内涵集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的发展方向,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链”式思维,坚定不移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利用,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煤炭、电力产业1个千亿级,装备制造、现代医药2个300到500亿级,新能源、大数据、文化旅游3个百亿级,新材料、通用航空、节能环保、现代物流4个准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1+9”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格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重大突破,经济增长方式由“输煤炭”向“输算力”、“一煤独大”向“多业鼎立”加快转变,基本形成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蹚出稳农与强农相辅相成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是大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将拿出更多投入倾斜“三农”领域,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有效;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坚持以绿色、有机、低碳理念农业,用市场化、工业化、标准化思路发展农业,用好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和北肉平台“三块金字招牌”,推动黄花、畜牧、设施蔬菜、有机旱作(杂粮)、中药材(黄芪)、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坚持规划作先导、文化铸灵魂,统筹抓好传统文化村落保护、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让我们大同到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蹚出生态与生产相融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是大同的大优势,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和地热能等绿电绿能开发利用达到一定规模;深度构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可为”到“生态有为”的历史跨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强化采煤沉陷区矿山生态治理,努力建设“一带两屏六区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全市森林覆盖率每年至少提升0.5个百分点。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成为大同人的骄傲。

(四)蹚出产业与人口竞相汇聚的开放共赢之路。对外开放是提升经济发展能级的现实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紧紧盯住北京产业转移,持续深化京同合作,以更加务实举措推进乌大张合作、对接京津冀、融入环渤海,更加对接“双循环”市场需求,持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成果;高标准建设晋北城镇圈,强力抓好国土空间规划、交通枢纽建设、开放通道延伸、跨境产业合作工程,把大同建设成文化交流活跃、要素聚集、各类人才向往、企业竞相入驻的“开放城”“枢纽城”“中心城”“人口集聚城”,努力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新高地。

(五)蹚出古城与新区交相辉映的城市更新之路。古城是大同人民的精神家园,新区是大同未来发展的活力之源。按照“规划先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坚持古城与新区各有侧重、协调发展,让古城更有韵味、新区更有品位。聚焦“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市井气息、丰富古城业态”的目标,古城保护修复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完善,让古都大同再现恢弘历史风貌;高起点规划古城产业布局,让大同地域文化深深熔铸于每个产业链条当中,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美食之城、数字之城、影视之城;树牢“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理念,高品位加快御东新区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依托文瀛湖、高铁南站、五大场馆等,建设更多的“城市客厅”“会展中心”“中央商务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研发经济等新业态,努力建设集商务、科创、会展、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活力新区。

(六)蹚出共建与共享相互促进的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终目标。我们将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共享共建,以共建促进共享,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好“蛋糕”。就业是大的民生,以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壮大数据服务产业,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增加3万个就业岗位,以此引导社会力量不断创优增收致富的环境和平台,以“人人奋斗”实现“人人享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持续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投入,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络,推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切实抓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着力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安康、更有尊严。

各位代表,目标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梦想。未来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方阵”的目标,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实现大突破,全力打好个五年的跨越仗,努力把大同建设成“文化韵味彰显、新兴产业集聚、人才鸾翔凤集”的魅力城市。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奋进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方阵”的总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突出抓好稳运行、稳能源、稳粮食、稳就业、稳市场主体、稳金融、稳安全、稳防疫、稳生态等工作,以稳促进,以进固稳,奋力开创大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GDP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2021年提高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在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做大工业经济,增强高质量发展实力

牢牢把握产业转型的“两个方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链长制”,配齐配强“链长”,选好用好“链主”,着力培育建强七大产业链,不断提升工业经济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煤炭电力产业链。围绕采掘、洗选、发电、输送链条,开工建设潘家窑、大西庄等现代化矿井,积推进10座生产煤矿核增产能900万吨,5座建设矿井调增规模净增产能1310万吨,着力增强稳产保供能力;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利用,加快市属煤矿6处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推动云冈矿、马道头、东周窑等矸石充填开采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提升煤炭产能占比。发展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煤电机组,开工建设湖东2×100万千瓦和大唐中煤、晋能同热两个2×100万千瓦等容量替代项目;加快推进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改革项目建设;优化电力通道布局,扩大对京津冀地区送电规模,推进大同—北京1000千伏特高压和新荣500千伏变电站项目。

装备制造产业链。围绕电力机车、煤机设备、零部件、整车制造等链条,加强与中车、大齿、陕汽、晋能等龙头企业的“地企共同体”建设,扩大煤化工、城轨车辆、煤矿综采设备和煤机配套产业在同投资布局;加快中绿科技碳监测仪器、巴什卡智能联轴器、贝利科技增压器生产等项目建设,引进更多零部件、系统总成等制造项目落地大同;整合机械加工能力,建立共享服务平台,提升系统集成和技术创新能力。

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链。围绕原料药、成品药等链条,以国药威奇达、同药集团、普德药业等龙头企业为,加快国药威奇达原料药及青霉素发酵车间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新国大现代医药产业园、临床实验基地和生物医药等项目,再引进一批健康产品、特色原料药、成品药等医药项目,同时积申报“原料药生产基地”落户大同。

新能源产业链。围绕风、光、水、储、氢、地热等链条,推动169.5万千瓦风光电项目全部建成并网,积争取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项目落地;采取超常举措推进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度,在广灵、灵丘等水资源丰富的县区,引进建设新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晋能广发甲醇弛放气制氢、天镇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推动华电大同300兆瓦储能项目建成并网;积申报源网荷储全国试点城市建设,谋划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试点项目,以新能源绿电优势引进一批新项目、新产业,力争新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

大数据产业链。围绕服务器制造、数据储存、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运算、数据应用、数据服务等链条,推进秦淮高性能服务器制造、秦淮灵丘和中联阳高数据中心、上海润迅大数据智慧服务基地、京东物流客服中心、传智学院等项目建设,推动新荣国富数据中心开工建设,积申报“东数西算”算力枢纽节点城市,依托IDC的集聚效应再引进一批服务器制造等上下游产业项目;谋划启动数据服务产业园新载体,加强与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莫比嗨客、鸿联九五等合作,建设数据采标基地、人才培训基地、人工智能服务中心等项目,推动大同建设数据高地和信息高地。

新材料产业链。围绕生物基、晶体硅、半导体、锂电池、煤矸石等链条,推动上海中能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尽快开工,建设全国装置全、单线规模大、原材料单耗低的生物基长碳链聚酰胺产业基地;加快推进西安隆基2GW光伏组件和3GW电池项目达产达效,带动形成硅片、电池、组件、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加快大同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二期项目和氢都驰拓锂电池负材料项目建设,推动投资30亿元的凯金锂电池负材料项目落地建设;加快以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为原料的固废利用项目建设,支持华瑞建材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

通用航空产业链。通航产业是未来产业、潜力产业。围绕通航制造、货运物流、低空旅游等链条,继续完善大同通航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抓好灵丘通用机场建设,加快长鹰蜜蜂、山西维顶等落地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太昊集团“大型客机改货机”项目落地,积与全国通用飞机设计制造公司对接,着力引进相关飞机制造项目。

各位代表,产业兴则大同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铆足干劲,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抓,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盯,就一定会再现大同工业强市的辉煌。

(二)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高质量发展效益

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推动服务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

加快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继续打好“云冈、恒山、古城、长城”四张,持续叫响“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三大,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推动云冈峪历史文化长廊和长城文化公园(大同段)建设,加快恒山—悬空寺级景区,广灵剪纸博物馆4A级景区,浑源黄芪文化产业园、灵丘花塔民俗村、阳高守口堡等6个3A级景区创建工程,优化景区空间布局,增加“二次消费”产品业态,推动景区扩容提质增效;整合全市“吃住行游购娱”各类资源,启动建设大型综合性文旅集散中心。

建设北方大的影视基地。进一步提升北村影视基地影响力,合作拍摄更多的影视作品;抓住北京影视文化资源外溢的重大机遇,引进北京八仙影视基地落地建设;研究制定招商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影视文化关联产业项目,形成上下游一体贯通、高度市场化的影视产业链,努力建设“南有横店、北有大同”的特色影视基地。

加快综合康养产业区建设。推动世家生态康养小镇、黄经世家中医康养小镇、398康养中心、伟光汇通文旅康养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举办“康养山西·夏养大同”高峰论坛大同峰会,引进实力康养企业,大力发展“康养+”新业态;推动万龙滑雪场提标升级,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

建设陆港型物流枢纽。积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努力建设丝绸之路主要节点城市;深化与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战略合作,创建扩大产业联盟,开工建设晋北物流园、京东“亚洲一号”等重点项目,提升物流园区智能化水平,形成网络货运、冷链物流、航空物流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形成遍布城乡的物流网络。

大力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批零住餐等传统商贸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发展直播经济、流量经济等新零售业态;用足用好数字消费券、家电下乡等政策,改造提升一批高品质特色商业街、美食街、商业综合体,策划推出一批夜游大同、打卡古城等消费,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支持消费首店落户,鼓励“”创新发展,叫响“大同美食”。

(三)推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实施“特”“优”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以云州级现代农业园、5个省级产业园和2个示范区为依托,以黄花、畜牧、设施蔬菜、有机旱作(杂粮)、中药材(黄芪)、食用菌、杏果、农文旅融合等八大特色产业振兴为主线,发展有机旱作50万,新建高标准农田21.5万,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0万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4.9亿斤以上;积扶持设施蔬菜,总面积稳定在9万,产量达到50万吨,产值达到13亿元;稳步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强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加大对畜牧标杆企业的扶持力度,改造提升标准化养殖场100个,努力建设畜牧强市。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大同好粮”产品附加值,年内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15%以上。按照“标准制定、产地认证和创建”的思路,推动大同黄花、浑源黄芪向中品质发展,支持壮大云州冰华、恒宗等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和化营销,推动黄花黄芪等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做成富民产业、支柱产业;依托“北肉”平台,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北肉冷链进出口加工产业园达产达效,年产肉制品达到20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积引进1—2个标准化、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提高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

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紧盯先行示范、整体推进、重点帮扶“三类县”,强化分类指导,突出产业扶持,加大高素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力度,确保“三类户”有就业、稳增收、不返贫。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等环境整治工程,集中连片创建100个美丽宜居乡村。推进长城旅游公路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培育长城人家、恒山人家、桑干人家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加快推进“长城一号”公路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加快推进以生产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托管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建农村综合服务社24个,新增托管服务面积100万;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畅通市场主体进入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产业振兴项目;扎实推进“三变”改革,深化“三治”融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四)培育市场主体,集聚高质量发展后劲

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全力完成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5%的目标。

分类培育强主体。按照育“小”、培“中”、壮“大”的基本思路,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强筋壮骨、逐步成长;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加快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净增110家规上工业企业,1至2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企业百强行列,新成新材料、牧同科技等6家企业争创山西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政策支持保主体。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重点企业落户、科技创新、创业等财税支持。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发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激励作用,用好企业应急周转资金,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成本。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服务保障机制,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放宽市场准入,坚持“非禁即入”“法无禁止皆可为”,消除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用事业、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

搭建平台增主体。深入推动“双创”活动,支持开发区配套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园区,高水平建设提升一批双创平台。加快建设网络流量平台,布局建设一批乡村e镇,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农创客”。规划布局城市公共空间、商业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摸清存量资产底数,制定出台支持政策,集聚一批新经济市场主体。

(五)加快城乡融合,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统筹推进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力。

提速城市更新。落实交通强国大同方案,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市政基础设施等重大规划实施,推进二广高速公路大同绕城陈庄至肥村段工程,同步实施御河西路高速口南移项目,扩展大同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天黎高速云州街互通工程项目、国道109、208线大同市过境改线工程;加快大同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谋划启动京同合作创新城建设,建设配套完善的高品质中央商务区;加快城市低效用地的盘活利用,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设更多的“口袋公园”;继续实施停车场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实施文瀛湖南侧东侧绿廊建设、口泉河和十里河两岸环境整治等工程。

推进古城保护发展。把今年作为接续推进古城保护修复的突破年,启动三年恢复古城整体风貌规划,健全古城建设管理运营机制,实施推进鼓楼西街和李怀角西侧院落修复,善化寺东侧、东岳庙西侧、九龙壁南侧风貌提质等20项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快古城保护修复步伐;系统布局古城业态,活化利用代、古城墙、护城河等资源,加快华严安麓和凯悦臻选两个酒店建设,吸纳全国文化艺术界人士和青年才俊入驻大同古城,设立街头艺术创作平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业态集中的戏曲曲艺、电影艺术、美术音乐、特色餐饮、大同文化遗产等特色街区,充分彰显古都大同的文化魅力。

精细城市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数据一网共享、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网通享;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特别是挖掘盘活停车场资源,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强化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让城市服务群众更用心、更贴心、更暖心。

加快大县城建设。坚持“一县一策”,强化规划,引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建设园区,推动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县城城镇化建设步伐,配齐产业发展要素,推动现代产业、交通能源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县城和中心集镇延伸布局,建设一批郊区新城、特色小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承载能力。

各位代表,大同是一座文化厚重的美丽城市,建好城市是每一个大同人的期盼。我们就是要持续推进古城保护、新区发展和县城提质,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魅力、更富活力、更具竞争力。

(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

坚持“16+1”目标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构建便捷政务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探索推行“一业一证”、项目审批“一事一方案”;优化登记注册流程,推行企业开办“零成本”,让群众办事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多跑一次”;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更多事项“一键快办”“一次全办”“全程网办”。

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政务诚信,坚持可承受、可持续的原则,兑现政府承诺事项;引导企业讲诚信,积兑现投资承诺;加快推进信用立法,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诺践诺、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实行重大项目“三专”工作机制,组建专班、专人负责、专项推进,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持,确保项目快落地、早建设;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实施为企业减负纾困行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难题,和他们并肩克服困难,一同抢抓机遇,实现共同发展。

各位代表,大同发展的希望在产业,潜力在产业;产业要振兴,关键靠企业。我们要对每一位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厚爱三分、全力支持,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尊重、关爱、服务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凝心聚力把大同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高地、创新创业的热土。

(七)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围绕“两枢纽、一中心、两门户”定位,高标准建设晋北城镇圈,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全力破除一切影响市场主体发展的障碍。

深化国企改革。认真贯彻全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推进会议精神,落实“32字”要求,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化整合,整合重组一批主业明、功能强、效率高的集团公司,积稳妥推进历史债务化解、富余人员分流。对全市所有国有资产进行梳理排查,加快资产处置盘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经营管理,规范投资行为,逐步提质增效、减少亏损。

推进开发区建设。开展好“三个一批”活动,切实推动“三率”提升,力争全市产业投资增速达到20%以上。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打好“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组合拳,组建团队,落细落实“全代办”,构建高质运转的管理服务机制;发挥链长制作用,积开展会展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完善开放平台。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陆港型物流枢纽的目标,加快集大原高铁建设步伐,实施云冈机场改扩建工程,做实大雄、大鄂高铁前期。谋划推进大张高铁增列提速,推动大同航空口岸开放通过验收,完善大同国际陆港运营功能,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做大做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升开放平台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发展航空物流等临港经济,培育口岸体系,建设对外“空中走廊”。深入开展山西丝路行和山西中华行活动。加强与友城的务实合作,不断巩固扩大国际“朋友圈”。

激发创新活力。深化与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对接合作,高质量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企业与各类创新主体融通创新。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和质量强市建设。加快大同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增强科技成果承接转化的金融支撑能力,以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充分发挥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等平台作用,加快高速飞车项目建设,推动规上企业研发活动“从有到强”“从强到专”。

(八)聚力生态文明,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实施双碳行动。紧跟和省碳达峰行动步伐,推进高耗能行业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谋划实施煤矸石固废利用项目,有效实现降能耗、提能效;探索开展规模化林场碳汇造林项目和森林碳汇核算交易,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让优良生态环境真正变成生产力。

加大污染治理。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完成3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29万平方米,实施煤改电2.26万户、建筑节能102万平方米、农村节能近1万户,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搬迁扩容和主要河流水质提升工程,城市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确保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

建设生态长廊。实施治水兴水战略,用足黄河水、严控地下水、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态。加快推进引黄入左前期工作,申报实施永定河流域(山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推进重点河流河道综合治理,提速御河十里河交汇处湿地修复工程,启动开源桥两岸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工矿区、尾矿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让全市人民拥有绿色、呵护绿色、享受绿色。

(九)办好民生实事,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

持续做好就业技能增收。坚定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引进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落户大同,继续扶持数据呼叫、标注、清洗等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京东声谷、上海润讯云中声谷等项目建设,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就地就近就业,年内力争净增1万人;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做大“天镇保姆”“广灵巧娘”等特色劳务;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校体育、美育、劳育水平,建设20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成3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安全,再建设20所普惠性幼儿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办义务教育规范发展,推进“双减”落地落实,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坚持“一县一重点、县县有龙头”,持续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职教城建设;支持大同大学加快“双”建设,积争取更多高校落户大同。

深化健康大同建设。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认真开展“降费用、提服务”医疗惠民行动,启动建设大同医疗集团大宗器械和药物统一采购平台,大幅降低各级各类医院医疗费用成本;加快“5G+远程医疗”建设步伐,推进市五医院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加快建设市三医院医技急诊楼,谋划市二医院省级区域肿瘤医疗中心建设;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办好第十六届省运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失业工伤保险、低生活保障制度;持续推动“大同助老”服务建设,积创建全省养老服务模范市;以云州区为试点,稳妥推进农村颐养工程,努力构建城镇有助老、农村有颐养的格局;建立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改造老旧小区43个36万平方米,新开工棚户区住房818套;继续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救助服务中心;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效推动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见效。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加强“云冈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云冈学国际影响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出台促进五大场馆、基层文化馆(站)“建管用”具体标准和运营机制,建设5个多功能“城市文化会客厅”;实施文化精品演艺工程,讲好大同文化故事;擦亮“微笑大同”,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市政府将按照人大代表票决结果,集中力量办好10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持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十)建设平安大同,坚守高质量发展底线

坚持总体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同。

从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夯实“四方责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切实筑牢人、物、环境同防安全防线;完善多点触发预警体系,做实做细各项应急预案;实施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隔离、物资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构建更加牢固的全民免疫屏障。

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分级分类监管责任;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等高危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提升应对各类事故和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防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加快创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一届政府将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积倾听群众呼声,不断提升市场化思维、法治化意识、化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之大者”,用担当实干诠释忠诚。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政府议事规则,严格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确保政府决策规范化、科学化;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自觉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实施政府系统干部化能力提升行动,加强政府智库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智力支持。

改进工作作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争位。新一届政府将始终坚持“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工作导向,牢牢抓住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始终盯紧群众关心的实事难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勇气和担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毅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政府的担当作为换来经济的赶超跨越、换来百姓的幸福安康;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认真贯彻省政府抓落实提高执行力“六项机制”,以实干为荣、以空谈为耻,以解决问题为荣、以推卸责任为耻,锚定目标不懈怠,脚踏实地务实干,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交出无愧于人民和历史的时代答卷。

恪守清正廉洁。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制度约束,守好廉政底线,让干净干事成为干部的自觉追求;推行零基预算改革,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财力用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勇毅前行,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奋力开创大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山西中农富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有温室工程、农产品销售、科技推广、农业科技园区运营等服务,秉承“开放创新、科学规划、服务三农”的发展理念,立足太原,涵盖山西周边省市,辐射华北地区,致力于打造山西以及华北地区的农业高科技技术服务综合性一站式平台。详情咨询:13283627652/0351-8330329,  关注:公众号“山西中农富通”,的农业政策、发展动态、学术论文、科技、热点事件、解决方案、经典案例等内容,一起走进农业世界!





固话:0351-8330329
手机:132-8362-7652
QQ:1023248687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亲贤北街口新时代广场1001室
备案号:晋ICP备2021015873号-1
  • 企业实力

    strength
    一站式服务
    精品项目
    企业概况
  • 联系我们

    contact
    在线留言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regards
    新闻资讯
    荣誉资质
    企业文化
  • 132-8362-7652
    扫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1 山西中农富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